2)第593章 朱仙镇之序幕_明末边军一小兵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。这个可能性很小。

  只是,草原沙漠的危险不只是人,最重要,还是自然环境,狼群什么就不说,遇到大股军队。只能是送肉送皮的货,马贼也不必谈,不过,什么水源,沼泽,流沙,还是让人头痛无比。

  不比当初塞外东征,环境相对湿润,河谷众多,从宣府镇西北向归化城,旱地与草场居多,还有一部分沙漠,路途,也达到七、八百里,一路行军,还是有危险的。

  “那些新附军,不能光吃饭不干活,该让他们动动了,就让他们打前锋。”

  高史银囔囔道。

  沈士奇用力一点头:“这完全没有问题,眼下新附营各部,七七八八,杂七杂八算起来,人口也有二万多,青壮数千,他们都是草原部落,熟知草原情形,让他们打前锋,最好不过。”

  新附营,便是为那些归顺蒙古人设的营伍,与忠义营一样,仍归沈士奇管理,他很卖力,也管得不错。

  这些归顺的塞外部落,安置在满套儿东面及北面的以逊河一带,除了向王斗纳贡外,便是使用牛羊马,毡毯皮毛等物,向屯堡的百姓,换取粮食锅碗等,他们毛织物品丰富,也颇有市场。

  甚至一些部落头人,开始学习汉民商人,养起鸡鸭来。

  草原生存,是很不容易的,平日里,黑灾与白灾盛行,若是冬季少雪或无雪,往往便牲畜缺水,疫病流行,造成母畜流产,甚至大批牲畜死亡的现象,这便是黑灾,若是风雪过大,牲畜容易被冻死,这便是白灾。

  黑灾与白灾一来,往往不知不觉,一个小部落就消失了。

  然这些蒙古人惊讶地发现,就算到了冬日,那些汉人的畜牧,一样可以生存得很好,他们想来想去,最后发现,这是定居饲养的功劳。

  而且,他们的畜场,大部分不养牛羊,而是养鸡养鸭,依汉人的介绍,在草原上放养禽类,可谓省心省力,这草原上,多的是各种虫子、草籽、嫩叶、灌木籽,基本上,只要赶出去,都可以让家禽吃饱,便有时要喂养粮食,也颇为少量,可谓本小利厚啊。

  民政司的宣传,不象牛羊需逐水草而居,鸡鸭不但不会破坏草原,拉出来的粪便,还可以肥草啊,可长年累月定居,大大避免迁移之苦。

  而且,家禽可在光照足,雨量集中的年份饲养与生长,避免牛羊等畜牧,春瘦、夏肥、冬掉膘的现象,所以在草原上养鸡养鸭,是很划算的。

  大批肉瓷罐厂,咸蛋厂的设立,也可让鸡鸭肉与蛋及时卖出,加上腹地的需求蓬勃,总之养鸡养鸭很赚钱。

  各部落头人看后纷纷心动,向各屯堡聘请兽医技师后,也个个忙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