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76章 中药,水很深呐(1/3)_超级农业强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也纷纷出现了许多中药材种植企业和农户。

  这种现象在东北地区尤为明显。

  对此陈建章就深有体会:“我们在跟豆农交谈中就有这样的现象,要不是今年我们嘉谷启动对国产大豆的扶持,他们当中都有不少人明年打算改种药材了。”

  药材产业发展了,药农日子红火了,但行业隐患却一直存在。

  药材行业是高度分散的行业,一千多家企业,瓜分一千多亿的饮片市场。这一点在人参市场上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
  中药包括中药材、中药饮片、中成药,饮片是中药材切片炮制初步加工而成,中药房里那种一味一味的药,就是饮片。

  丁显说,地道中药,最好质量的是特供,其次是出口,最差的才在国内销售。

  特供就不说了,一般人也买不到。

  出口的话主要是出口到岛国和欧洲。

  “出口也不是那么容易的。国外对于中药材有两个核心要求,一个是安全性指标,另一个是要求溯源。特别是安全性指标这一块,岛国、欧洲和东南亚地区非常重视,但国内重视度低一点。”

  说到这个,丁显有了不少感触。

  所谓安全性指标就是指农药、重金属、黄曲霉毒素,包括有害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控制指标。

  “据说稍微严格一点的岛国客户,要求检测两百多种农药指标,有的欧洲客户要求检测三四百种。”

 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国内市场上流通的大多数中药材,是可以不检查农药指标的。

  溯源管理则是要求,“发到岛国的每一个批号的药材和饮片,都能查到是哪个地块,什么农民种的,什么时间种的,用了什么农药,是怎么生产加工的,所有过程都要能查得到。”丁显说道。

  岛国从源头在药材标准上的投入,已证明了回报巨大。根据岛国汉方生药制剂协会的统计数据,岛国汉方药(即中药)市场规模约为两千亿日元,在岛国的药品市场中大概占2%,岛国已成为目前除我国外最大的中药生产国与消费国。

  因为中药材的出口容易出事,其主要问题就是农药残留和污染超标,老是被退回还挨罚,所以很多药材商就专心做国内市场,导致竞争很激烈。

  竞争一激烈,监管跟不上,就容易出事。

  慢慢地,很多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很高,临床医生都不敢用了,到底原因出在哪?

  是生产工艺低下?农药残留超标?人工种植药效差?还是炮制不当的问题……

  陈建章对此表示:“这些问题大概都存在!”

  “以前吧,农户种植中药的面积都是比较小的,几亩药材,全家人管理,种植的药材品种也都是比较传统的药材品种,多数都是地道药材。药材多是多年成药的,所以一般种药材的人家都有至少十年以上的药材种植历史。而现在呢?”

  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