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29章 河西走廊的农业(2/3)_超级农业强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这样几个气候带:热带湿润带、副热带高压干燥带、温带湿润带。也就是说,现在的东部湿润地带有可能会是干旱的荒漠地带,而现在的西北干旱区,则有可能是温暖湿润的地区。

  所以,没有青藏的高寒,没有西北的干旱与荒凉,就没有江南的湿润和富饶。

  这是大自然的因果链条。

  因此,感受着河西走廊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,大漠似海,绿洲如岛,齐政是带着一种瞻仰奇迹的心态。

  ……

  除了地球内部的力量外,在河西走廊,风是大地的雕刻师,冰川是山地的塑造者。

  山地是河西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  中国绝大部分绿洲的形成都与干旱区的山地有关。如果没有这些山地存在,就没有水和细土,就很难发育绿洲。

  另一方面,山地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。

  表现在肃省,镍、钴、铂、铱、铑、硒等产量位居全国第一,金、钌、锌、钨等金属矿藏的资源储量也位居全国前五。

  虽然绿水青山不多,但是河西走廊的山似乎座座都是“金山银山”。

  但是山峦在塑造地貌、孕育文化和赋予财富的同时,也在用它严苛的一面展现着自然的残酷。

  山对于互通有无、交流融合的人类文明来说,还是一种阻隔。交通的不便,自古以来就大大限制了河西走廊的开发。

  即使在今天,河西走廊的贫穷问题依然突出。肃省的年人均GDP和居民年人均收入,两项数据都居全国倒数第一。河西走廊的所有城市GDP加起来尚不足江南省一市的GDP。

  另一方面,生态问题也不可忽视。自明清以来人口的增加、农牧的过度开垦、对祁连山的破坏、地下水的过度开采等严重恶化了河西走廊地区的生态环境。

  齐政所看到的相对的富饶,也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。

  不过,适应自然,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,不正是几百万年来人类发展所不断探索的主题吗?

  让贫困走出深山,让发展走进每一寸国土,是肃省乃至各地都在不遗余力的努力方向。

  齐政此行也是带着这一份希望和野心而来。

  ……

  作为农业开发历史悠久的地区,河西走廊的农业潜力很大。

  河西走廊区域内光、热资源丰富,水资源利用效率高,土地面积大,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。

  河西走廊以“三朵金花”,即种子繁育、高原夏菜、葡萄美酒为主的特色农业,全国闻名。

  相对来说,啤酒大麦只是一个轻量级的产业。

  但是对于适宜区的农民来说,它既是传统产业,又是核心产业。

  对于齐政和嘉谷而言,啤酒大麦也不是此行全部的重点。

  由于降水量少、蒸发量大、空气干燥,所产种子的纯度、水分含量、发芽率、净度4项指标达到国家标准。河西走廊又号称“种子天然晾晒场”。

  给我一粒种子,我可以改变整个世界。

  随着当今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农业体系的建立,种子已成为国际农业发展和竞争的焦点,因此,河西走廊便成了国内外制种企业竞争最激烈的地方。

  作为有志于构建全产业链的嘉谷来说,“抢滩”河西走廊,建立自己的制种据点,也是此行必然的选择。

  ……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