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二十四章、他怎么能赢呢?_勒胡马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“今大司马收复平阳,几殄灭胡贼,羯奴虽在襄国僭号,料亦不能长久。国家终将定而为一,到时候朝廷必问大王江南之事。则若大王于江南唯垂拱而已,却使豪门坐大,赋税难出,朝廷又将如何看待大王啊?倘若以此为借口,罢大王六州都督之任,犹无可怨;若趁机削大王爵、减大王封,如何是好?”

  王导听说此事,当场就急了,匆匆跑去劝谏司马睿,却被刁协当场给骂了出去。

  刁玄亮生性强悍,向来崇上抑下,常借酒醉之机凌辱同僚,则王导虽然名位不堕,却基本上靠边儿站了,刁协又岂肯轻易假之以辞色啊?

  王茂弘不禁黯然,回来就跟同族、亲眷们商议,说象刁协这种搞法,江南非大乱不可,怕是很快就会恢复到大王初渡前的混乱局面啦。到时候朝廷若责问起来,刁、刘固然难辞其咎,可是咱们王家的产业怕也会因此遭受严重破坏啊——如之奈何?

  其子王悦就说了:“儿子不恭——我家至于今日,皆为庾元规所害也!”

  其实他想说这都是老爹你行差踏错之故,但终究为人子而不便言父之过,所以才把责任全推到了庾亮身上。

  其实说白了,琅琊王氏地位的逐渐降低,根由很简单,那就是——恶了裴氏。

  裴、王两家原本世代联姻,关系很好,但裴该南渡之后,王导表面上亲近他,实际却处处提防。这是因为裴氏的家门,本比王氏要高,且司马睿礼敬裴妃,又打算重用裴该,这就必然会导致王氏的侧目——南渡侨客,领袖只能有一家,岂能容裴、王共执权柄呢?

  裴该自然一心北伐,恢复中原,但是燕雀不知鸿鹄之志,王家人压根儿理解不了,他们以后事前推,只会觉得:全怪咱们当初压制裴文约,不使其遽掌大权,所以他才恼怒而北渡,跑徐州自立山头去了。

  王导最初的想法,裴该在徐州未必能够站稳脚跟,恐怕迟早会被贼寇给打回来。彼若归还,战败之将,何敢言勇啊?我就方便收服他啦。而若裴该咬牙硬挺着不归,其根基亦不过江淮之间而已,不会动摇我王氏的权柄。

  谁成想裴该不但站住了脚跟,还能约同祖逖,并肩北伐,竟使中原局面瞬间改观。王导这个郁闷啊,怎么想也想不明白——他怎么就赢了呢?他怎么就能赢呢?!

  因为在王茂弘看来,胡势正炽,中原大局已无彻底扭转希望,只有立足江上,徐徐积聚,或许十年二十年之后,才有北伐的可能性。因此在原本历史上,南渡诸人除了一个祖逖外,没人想过要北伐,司马邺三催四请,他们才让祖逖打头阵,装模作样去江淮之间晃荡了一圈,便即收兵而退了。

  祖逖北渡之时,建康政权只“给千人廩,布三千匹,不给铠仗,使自招募”——你说江左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